在小学阶段,家长教育孩子应该注意什么?
发布者:智汇云杰2023-07-25 14:19:00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理逐渐增强,家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采取“强硬手段”去要求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上小学以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尽可能注意以下八点:
第一,管教不可过严。
小学阶段的孩子,叛逆心理开始加重,如果不加管理,很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影响学习和未来发展。但家长也不可控制过严,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天性,导致性格过于内向或情绪消极,甚至于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要适当给予孩子一些选择权,例如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选择学习和玩耍的时间等,当父母于孩子出现分歧时,不可以采用强制、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快了和自由,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第二,多鼓励孩子交朋友。
进入小学以后,很多家长开始狠抓学习成绩,限制了孩子的交友权利。实际上,6-12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得到发展的黄金时期,他需要多交朋友,去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以及学会如何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如果孩子的交际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他就无法享受到友情的温暖,将来在工作中也会抵触或者害怕与人打交道,这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
第三,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父母应尽可能的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四,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第五,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如果孩子只爱看某一个电视节目,当没有播出时,他就会郁郁寡欢。但如果孩子有多种爱好,比如读书、练字、打球、下棋、画画等,那么他就能一直在快乐中度过。
第六,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但如果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八、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