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招考改革的三个主要变化
发布者:智汇云杰2023-07-27 23:09:00
本文主要对新高考模式中的几个改革要点进行梳理,并对改革的影响作出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应对选科、高考志愿填报等问题。新高考改革有三个主要变化,一是本一、本二批次合并;二是志愿填报单位由院校转向专业;三是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关于高考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信息,可通过各省的教育考试院官方文件进行了解,本文不作详细叙述。
一、录取批次合并
新高考改革提出,将本一、本二批次合并。高考本科批次招生,除提前批招生之外,将不再设置不同批次。院校的本一、本二以及老本三的等级划分观念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务院《实施意见》文件改革招生录取机制中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这一改革履行了国务院深化招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新高考录取批次的改革,将本科院校放到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上,接受社会民众的评判,可以预见将有一批本二高水平院校在院校招生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本科高校中的热门。因此,本科录取批次改革,对于各大高校,将意味着院校综合力量的全面较量,通过高考招生的检验形成良性竞争,对于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学术实力的提升,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对考生而言,本科批次的合并意味着更大的选择范围。 打破本一本二的界限,学生不必在被情面所累,真正从专业喜好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进行志愿填报。 特别是对于本一压线考生,不必在本一院校的名头与本二更强专业之间矛盾纠结,而本二分数的学生也有机会打破分数线的限制,冲刺“本一“院校。
二、志愿填报以专业为先
新高考改革之后,志愿填报及录取不再是先院校后专业,而是将专业放到首位,优先从专业角度填报志愿。 具体执行方案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院校专业组的方式。院校根据自身的培养需要和专业特点,将学科要求相同,专业相近的一个或多个专业分为一组。 考生将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 在招生中投档到院校的某一个专业组,再录取到组内某一专业。 这种录取形式下,考生可以选择是否服从组内专业调剂。 在未被所选专业录取的前提下,若服从组内专业调剂,则在同组专业内进行调剂。相比传统的投档录取制度,专业组方案可降低专业调剂的意向误差,学生不必担心出现填报工科专业却被调剂到农科类专业的过大专业跨度。 院校则通过专业组的划分,优化专业配置,招录学科基础与志向喜好更匹配的人才。
二是专业(类)+院校为志愿单位。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填报单位,一方面避免为了院校某一个或几个喜欢的专业,而不得不加上凑数的专业,同时,打破院校排序,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可以根据学生意向顺序进行任意排序,充分满足学生选择自由。这种录取机制下,将不再存在专业调剂,直接投档并录取到所报的专业(类)。
三、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度
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是为了解决不同科目成绩的可比性和可加性的问题。 将考生成绩所在位次的对应等级,转换成等级分,在保持考生相应科目的位次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区分度。 这 一计分制度的改革,对江苏考生的影响尤其大。 等级限制可报院校的层次,甚至本一的分数因为等级低只能报考本二院校的尴尬局面将成为历史。 同时,这一个改革也提升了选考科目在高考录取中所占的分量,由原来两门科目的A、B、C等级影响转变为将近高考总分一半的占比,这一 改变必将推动高中和学生对选考科目的重视,增强学科基础教育,利于学生未来进入高校后的专业学习。
新高考改革以后,学生需要更早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未来报考的专业,并根据意向专业的选科要求,确定选考科目。由于选科一般在高一下半年进行,因此家长和学生应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储备,从而避免出现盲目选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