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有哪些
发布者:智汇云杰2023-07-27 18:45:00
高中学生在未来三年内,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学业,还需要完成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从而为选科、升学、未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大学与专业探索、职业决策与发展规划、职业规划评估与调整。
第一,自我探索。
“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在“特质因素理论”中指出: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帕森斯认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是人职匹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自我探索是进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性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的人格特质之后,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以及获得成功的自信,并对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做出合理的选择。

(1)兴趣探索
兴趣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的动力,而培养职业兴趣则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未来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职业兴趣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它的形成与个人的个性、自身能力、实践活动、客观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职业规划对兴趣的探讨不能孤立进行,应当结合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来考虑。了解这些因素,有利于深入认识自己,从而进行职业规划。另外,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也可以帮助高中生完成职业兴趣的初步探索。
(2)性格探索
"职业心理学"认为: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同时一定的性格适于从事一定的职业。如果个人从事的职业与他的性格相适应,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比较容易成功;如果自己的性格和职业需要的性格相反,那么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心理冲突,成功的概率也会较小。所以,在就业前一定要认识自己的性格。性格探索,可以借助于一些测试工具完成,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卡特尔性格测试等。
(3)能力探索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所具有的潜力。进行能力探索,有助于挖掘潜能,提升个人自信心,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通过自我总结、他人评价、实践探索、多元智能测试,可以帮助高中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倾向。
有些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因此如果高中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不要自卑,应该制定详细的能力提升计划,并坚持执行。
(4)价值观探索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亦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价值观在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决定方向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兴趣和性格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内容。

第二,职业探索。
在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基本已经有了暂定性的职业方向,到高中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并确认原有的意向职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在完成自我探索之后,可以基于个人兴趣、能力、性格倾向,选定职业类别,并进行下一步职业探索,具体方法包括:通过网络查找职业基本信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职业生活,通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获取职业评价。高中生可以将各个途径搜集的专业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职业决策。
第三,大学和专业探索。
高一选科和高考志愿填报,都需要学生对大学专业以及专业与学科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探索大学,需要了解大学的职能、大学的分类、大学专业的设置、大学的地理位置、重点学科、教学优势、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探索专业,需要了解专业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就业前景、学科排名、报考条件、选科要求等信息。

第四,职业决策与发展规划。
除了完成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大学和专业探索外,高中生还应该多社会就业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就进入职业决策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会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决策方法和技巧,引导并帮助学生作出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锁定职业目标以后,就需要围绕未来职业发展,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以及可执行的计划。
第五,职业规划评估与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中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计划实施效果,对自己原有的规划进行评估,如果学生感觉自己的实际条件与职业需求实际不符时,应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调整。
以上就是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为了更好的实现职业生涯目标,高中生还应该做好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以及自我能力管理,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