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应如何进行规划
发布者:智汇云杰2023-08-02 11:28:00
新高考改革以后,志愿填报规则也发生了变化,报考单位由院校转为专业,考生比原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存在一些新的困扰。目前,我国单本科专业就有717个,如何从中选出合适的专业,考生和家长都感到十分迷茫。其实,高考志愿也需要提前进行规划,要以个人职业规划为基础,对大学专业、高考分数以及高等院校进行合理配置,且专业为院校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
一、职业规划
在高考之前,考生需要完成自我探索、职业及外部环境探索,找到与自身特质较为匹配的职业,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体验,最终完成职业决策。有关职业规划的具体内容,可关注本站“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和“初中职业生涯规划”专区内容。
二、专业选择
大学专业影响着未来的从业方向,因此专业选择要以个人职业规划为依据。专业对口意味着从大学开始进行职业知识储备,毕业后更容易获取就业机会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专业不对口,毕业后将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并可能会对职业生涯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在专业方向确定后,拟报考院校在目标专业上的学科建设水平,则是重点考察对象。考生可以从学校相关专业的师资水平、办学历史等方面考察专业实力。
三、分数考量
高考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生在院校层次和专业上的选择权大小。一般而言,顶尖分段主要报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九所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C9);高分段优先报考985、211;中分段主要报考重点院校;低分段报考普通院校。
高考前,考生要认真评估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分数要求,基于个人未来职业抱负调整高考成绩目标,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努力学习。高考后,基于高考成绩合理评估志愿范围,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志愿填报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当由于分数原因,导致专业与院校无法进行最佳配置时,也不要因为害怕浪费分数而放弃专业选择权。
四、院校选择
在成绩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更高层次的院校,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但对于同层次的院校,考生则应该从办学水平(高校排名)、特色专业、院校知名度、地域环境、历史沿革、师资配置、往年毕业生就业率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同时还要考虑自身能否适应学校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气候。
在众多因素中,高校所属的地域环境是需要重要考虑的,因为它对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所选院校处于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就容易吸纳人才,院校的师资质量也会更有保障,且学生未来就业和实习的机会就比较多;但如果院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那么留住人才的几率就比较小,不仅师资无法保障,学生的见识和成长阅历也会受限。
要做好高考志愿规划,就需要在高考前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定向,并根据以往成绩对高考分数作出评估,由此选定一些意向的院校。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学生则需要认真研究目标院校及专业,往年在本地区的录取率、调档分数线、招生计划等信息,同时还要认真研读高校对外公布的招生章程。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考生就可以选定专业和院校组合,开展志愿填报工作了。